1)第376章 米格-15比斯_二战之列兵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这个时代,技术是在飞速发展的。

  飞机诞生还没有多久,很多人就开始注意到了,除了采用螺旋桨实现飞机飞行之外,还应该有直接向后喷气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也可以让飞机飞起来,德国,英国,苏联等国,都在这个方面开始了研究,比如说,苏联在1920年的时候,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了。

  不过,要说研究进度超前的,依旧还是德国和英国,英国人的流星战斗机在1941年就开始了原型机的试飞,德国人的262则是在1942年首飞的,他们都将喷气机推动到了实用的程度,甚至德国人的262,还经历了大量的实战,如果不是固执的小胡子非得要求把262当做轰炸机用,说不定喷气机在二战会有更多的战果的。

  相比之下,苏联就要晚得多了,在二战之中,苏联一直都是在搞预研的,进展也不大,一直到德国战败之后,苏联才获得了大批的德国的喷气发动机的资料,然后,雅克列夫设计局和米高扬设计局开始了研究,利用德国喷气发动机和苏制飞机的机体,研制出雅克-15和米格-9喷气式歼击机。

  不过,这些飞机都只是具备试飞性质的而已,由于喷气机才刚刚出现,所以,对喷气机的布局的研究,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。

  比如,就拿发动机的布局来说,就让不少的飞机设计师头疼。

  以前的时候,飞机的发动机很容易布置,单台发动机,布置在机头,两台发动机,就布置在机翼上,已经发展得成熟了,但是,到了喷气机的时期,发动机是需要向后喷气的,如果继续布置在机头,那么,后机身就得去掉了。

  所以,不管是262,还是流星战斗机,都选择了两台发动机布置在机翼上的布局,这种方式才不会阻挡喷出去的气体向后流动,算是解决了布置发动机的问题,但是,因此而带来的新的问题,却是没办法解决的。

  刚刚诞生的喷气发动机,性能还不稳定,偶尔会熄火,布置在机翼上,一边的发动机熄火,另一边的发动机就会推动着战机转向,带来很大的转向力矩,很难克服,所以,只要有发动机熄火,几乎就意味着飞机的失事坠毁。

  同时,另一方面,这种双发的布局,让飞机显得有些笨重,轻便灵活的战斗机,没有一种是发动机布置在机翼上的方案,都是将发动机布置在机头的方案,这样才能够发挥机动性的优势。

  机翼上带着两个发动机,很明显就会增加机翼的负载的。

  于是乎,摸着石头过河的飞机设计师们,搞了不少的方案,布置在机翼上的方案被排除之后,就布置在机体的中部,为了不阻挡发动机的气流,后机身就得做出改变,类似于米格-9这样的,下面是空的,把后机身设计成

  请收藏:https://m.qu7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